首页 上学资讯 正文

上海择校|上海新中考新政解读及择校思路

上海择校升学转学


中考新政,对于未来中小学发展之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先从规划和择校角度分享一些基本的观点。上周发布的中考新政,对所有家有学子的家庭来说都是一场不小的震动。不论是即将经历小升初的小学生,还是将要中考的初中生,都非常关注此事。

  “中考新政对我有影响吗?有多大影响?未来我该怎样调整发展规划?”本文就从学生角度为大家梳理新政要点、主要影响及其对策。

  中考新政要点

  从公布的文件来看,中考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人群

  2021年中考的学生,初中的毕业条件受影响,高中录取不影响。

  2022年中考的学生及之后的学生,全面改革。

  也就是说,2022年中考及以下年级的学生,需要密切关注新政。

  2、科目与分值

  现在的中考,考五门,满分630➔改革后的中考,考十门,满分750。

150.jpg

  看起来多了很多科目?会不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和竞争压力?

  不会!因为新增科目并不激化竞争。

  道德与法治、历史、体育

  这三门,都是日常+开卷考。只要学生平时上课认真听讲,拿到分不是难事。

  跨学科案例分析

  主要是地理和生物。案例分析这种主观题,考的也多是日常积累和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拿到高分靠刷题没用,重要的是理解。

  物化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重点在于规范操作。再加上一年可考两次,学生也无需有压力。

  因此,虽然新增了科目,但灵活的考核方式决定了并不会对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该门科目的重视程度。

  有理由猜想,这样设置的目的,更多是着眼于未来高考的3+3选科,让学生在选择科目时能更有依据。

  3、招录批次

  这是这次改革最引人关注的要点,也是与各位小升初家长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部分。

  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所谓的名额分配到校,其实就类似于目前中考正在实施的名额分配制度。而名额分配到校,其实更像实行了十几年的零志愿。

image.png

  小升初影响

  正式公布的政策,最让大家疑惑的,莫过于“名额分配到底给谁”?

  政策原文里,用了“不选择生源的学校”这一表述。

  什么样的学校算是“不选择生源”?目前没有明确定义。但根据相关采访和问答,这绝不同于之前网传“只给公办不给民办”的简单粗暴。并且恰恰相反,民办也是可以参加的。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民办学校为什么好?主要原因有二:

  1、教得深,迎合高中自招题型

  为什么民办初中考上市高中人数特别多,因为眼下市重点招生计划的40%,四校超过50%,都是通过自招录取的。

*部分学校招收少量艺体特长生,因此总人数可能和实际有出入。

  自招考试是高中自己命题的!就算内容不超纲,难度和题型完全不是一个等级。民办学校会迎合自招考试的内容进行“抢跑式教学”。公办初中要照顾进度,教学重心还是以中考为主。

  此外,部分学生对中考和自招的重视程度目前也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民办牛蛙基本上初二的暑假就开始专攻自招了。因为自招一旦被预录取了,中考只要到控分线即可。

  一个是复习了一年甚至更久,一个是从未接触过相关内容,这两类学生一起参加自招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2、生源好

  2018年,小升初尚未实行“公民同招”,民办初中依然可以先掐一轮尖,把好学生都招过去了,生源优势注定了民办初中的起点就高。

  那改革后,民办初中这两个优势还在吗?

  第一,超前教学的抢跑优势基本不复存在。

  改革后,自招考试一共50分,和中考的750分相加,按满分800分排序。50分的,占总分的6.25%,不管自招考啥,不会对是否录取产生决定性影响。所以,改革后,公民办的教学重心,又重新回到了中考本身。

  大家都学一样的东西,民办顶多抓得紧一些题目刷得多一些,但至少考的东西都是学校里教过的,不会出现 “公办学生去自招考试发现题目都看不懂”这种不合理现象。

  第二,生源质量或受影响。

  未来纸笔测试肯定是严禁了,目前尚不确定“面谈”算不算“选择生源”。哪怕面谈可以进行,如果光凭短短十几分钟,做一两道口奥、飞花令和英语问答,真能完全看出学生的水平?

  这样选出来的生源,当然大概率上还是会比“来者不拒”的公办要好一些,但是好的程度,至少不会像现在这么悬殊。

  规划建议

  在谈择校之前,先请大家记住:强者恒强。有能力考上四校的,前1%的孩子,不管在哪读书成绩都不会差,牛蛙去哪都是牛蛙。

  所以,有能力去最顶尖民办的,该去还是要去,不管有没有名额分配。因为和最优秀的人当同学,你的提升是全方位的,绝非只有成绩。

  至于其他人,大家可以结合自己原本对口的公办初中,和自己目标初中的情况,大致判断,是否需要择校。

  好在2018年小升初不实现公民同招,对口初中还是可以保底,因此整体来说,大家还是可以先去考一波小升初,但思路又有所不同:

  对口初中好,目标民办好

  这种情况其实并不会很多,毕竟上海热门的公办并不多,并且高度集中在黄浦、徐汇、浦东、闵行

  特别是黄浦,区内最好的三所公办大同初、格致初、向明初,都是有高中部支撑的,而本区的民办也不算特别强势,公民办差距不大。对这些区的学生来说,未来优质公办可能完全能与民办抗衡,甚至赶超。

  对口初中不好,目标民办好

  假如说,你对口的本身就是本区比较好的初中,而你自己能力也很强,目标也是全市前十的民办。那其实还是有必要去拼一把的。毕竟一所好学校和好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还是极其有利的。

  对口初中不好,目标民办一般

  如果本来对口的初中一般,但孩子本身成绩也一般,其实考民办的意义并不大。

  这次新政,得利最大的便是普通的初中,也就是很多家长看不上的“菜中”。未来,“鸡头”比“凤尾”进入市重点高中的机会更多。与其去一所原本也不怎么样的民办苦苦挣扎,不如干脆对口。

  对口初中好,目标民办一般

  如果目标只是二流的民办,但对口初中还不错,还有没有必要去考民办了?

  可以考,但不妨试着把目标定高一档。

  首先,因为有好对口,所以有后路了。在不实行“公民同招”的前提下,没有后顾之忧。

  其次,新政后,报考民办的人数势必会受影响。并且如果真的不实行“学科测试”,其实对普娃来说反而机会增加。

  所以,不妨试试去报一所你原本没把握的一流民办,考上了自然欢喜,考不上也不用可惜,好公办的出路不会比二流民办差。

  总体来说,新政对于有效遏制择校、降低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还是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

学考新.png

上海择校升学转学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自招或迎变革,普校的春天来了

近日新增网传消息,称自招或迎来改革:相关考试将统一命卷,择定时间在中考之后统一举行;且最终录取结果会参照中考成绩,自招考权重仅占30%。制度改革的背后往往充满着博弈,此类消息传播的背后,可能存在多方力...

上学资讯 2025.03.22 0 1641

2025居转户新政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的通知  沪府规〔2024〕17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

上学资讯 2025.01.15 0 16087

落户上海以自己选择落户区域

落户上海以自己选择落户区域

不少客户已经开始申报落户了都还不清楚自己的户口应该落在哪个区。上海户口的属性分为:家庭户口、集体户口、公共户口。主要区别:①家庭户口:本...

上学资讯 2024.11.12 0 2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