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学资讯 正文

自招或迎变革,普校的春天来了

上海择校升学转学


近日新增网传消息,称自招或迎来改革:相关考试将统一命卷,择定时间在中考之后统一举行;且最终录取结果会参照中考成绩,自招考权重仅占30%。
制度改革的背后往往充满着博弈,此类消息传播的背后,可能存在多方力量的较量,因此真假仍难以判断;另一方面,过分曝光亦有可能引发情绪反扑,致使(如有)该计划胎死腹中。
目前来看,信息源尚不得而知,但一经发酵便迅速点燃了初中家长圈,背后折射出目前自招制度下,家长们的不满情绪相当普遍。何以如此?

1、集团化倾向:初高中结对子

从24年数据来看,四校的自招名额对嫡系和集团校的倾向性非常明显。

自招计划人数是额定的,本质上所有生源都在参与一场零和博弈的竞争。当四校把更多机会倾斜给集团初中时,这意味着普校学生连一次考试的机会都没有。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上中。华育、上宝和张集因其向上中高频输送生源,被民间戏称为“张宝华”,这三所初中与上中属同一个教育集团,在自招通路上较其他初中有更多选择权。
24届,上中自招生源中有76.5%来自“张宝华”。
华二总招149人,近30人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下的四所初中:闵华二、华曜浦东、华二前滩、嘉华二。
复附总招38人,近40人来自嫡系两所初中:兰生、复旦二附。高中需要垄断优质生源,初中需要稳住四校率,这种双向奔赴从小升初阶段就已开始。
对于强势的教育集团来说,初高中早已一体化,在教育场域形成紧密结合的利益共同体。

2、寡头化倾向:谁能确保野无遗贤?

如果只看初中生源校,不难发现强烈的寡头化倾向。

四校自招生源中,赫然在榜的是华育111人、市北59人、上宝50人、兰生47人……
但上海有近800所初中,其中绝大多数学校似乎从来没有参与自招争夺战的机会。这意味着自招竞争伊始于小学阶段:如果家长没有在小升初就帮孩子进入一所“好”初中,那么整个升学路上可能再无康庄大道。
而“好”的定义却和学校的治学能力、教育能力无关,它更多指向升学资源,即一所初中能不能稳定向高中举荐人才。
事实上我们收到过诸多家长反馈:出身普校,即使区排前1%,无论如何也无法获得一次FXK的机会。
这是现代性下的李白式窘迫:因为没有获得社会规范下的“身份认同”,便无处叩开官场大门,这与才华无关。
暂且无需讨论普校能否出李白,我们不妨先诘问:如此筛选,就能做到野无遗贤吗?区分学生能力的,是一个初中校徽吗?

3、提前化倾向:焦虑蔓延至初二

去年11月前后,我们为家长整理过25届的自招进度,从当时的时间线来看,四校基本已无多少剩余名额,而彼时距离中考仍有半年。

事实上,自招的发令枪在初二下就已鸣响,初三前的暑假是各类消息最频繁流动的时间段。及至一模后,连校长手中的机动名额都所剩无几。
“四校的自招远远早于官方承诺时间”已经成了家长心照不宣的共识。
这种现象使得升学焦虑蔓延至初二甚至初一,所有人在猜测和不安的乱流里无所适从。
4、教育公平、教育平均和教育公正
公平、平均和公正,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社会概念。
追求justice,首先意味着拆掉“围栏”。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合理的规则制定可以避免暗面信息的涌动、缩短利益链条,让所有的一切都在阳光下发生。
自招改革的消息有可能为假,但迅速引发传播是不争的社会现实。背后折射出家长对目前自招制度的不满,这个命题是真的。
以上,欢迎家长扫码加入本地交流群,我们会实时发布最新的升学信息和数据研究。希望和所有家长一同成长。

上海择校升学转学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2025居转户新政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的通知  沪府规〔2024〕17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

上学资讯 2025.01.15 0 16083

落户上海以自己选择落户区域

落户上海以自己选择落户区域

不少客户已经开始申报落户了都还不清楚自己的户口应该落在哪个区。上海户口的属性分为:家庭户口、集体户口、公共户口。主要区别:①家庭户口:本...

上学资讯 2024.11.12 0 2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