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转学 正文

高中转学到上海,靠谱吗?值不值?深度解析来了!

上海择校升学转学

每年转学季,总有家长私信裴老师:孩子高中阶段能不能转来上海?值不值得?

这个问题背后,其实藏着无数家庭的焦虑——一边是“教育强市”上海的吸引力,另一边却是政策门槛、学业压力和落地执行的层层壁垒。

今天我们就来一次系统梳理,从政策条件、实际案例、优劣分析到注意事项,带你全方位看清“转学上海”的含金量与风险值。


政策“门”开着,但通关不易

从文件层面看,上海多数区明确了接受转学的条件,但设有硬性门槛:

  • 户籍或居住证积分是“通行证”

  • 高三/高一第一学期基本不接收

  • 需空余学额 + 学业测试 + 评估材料

以下是几个典型区的政策对比简要整理:


部分区高中转学具体政策

徐汇区

普通高中学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转入本市有空余学额的普通高中:
1.学生为本市户籍;
2. 学生父母一方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3年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学生信息须在本市居住证积分管理系统中查询确认);
3.学生父母一方为在沪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人员;
4.学生父母一方及学生本人持有《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
本市范围内普通高中在籍学生原则上不予转学。因动迁等原因可申请转入有空余学额的普通高中,转学学生当年参加本市中考分数须达到转入学校当年的统一招生录取分数。


闵行区:

本区户籍在外省市就读的高中学生申请回本区就读或者学生父母一方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3年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学校在有学额的前提下,经测试后,报区教育考试中心协调落实,方可办理转学手续。

本市范围内的高中学生一般不转学。

学生受处分期间一般不予转学。

起始年级第一学期以及毕业年级第二学期不予转入。


浦东新区: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转学:

1.户籍随家长在本市内跨区迁移的学生(至浦东新区);  

2.从外省或境外回浦东新区就读的本区户籍学生。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转入本区有空余学额的学校:

居住地跨区变更的本市在籍学生; 

符合本市当年度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条件的非本市学籍学生。 

小学、初中、高中起始年级第一学期不受理转学。五年级第二学期、初三年级第一、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二学期不受理转学。


黄浦区

适用对象:

1. 学生为黄浦区户籍;

2. 学生父(母)持有效《上海市居住证》满 3 年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学生信息须在本市居住证积分管理系统中查询确认),居住证地址在黄浦区的;

3. 学生父(母)为在沪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人员,居住地址在黄浦区的;

4. 学生父(母)及学生本人持有《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居住证地址在黄浦区的。

以上对象必须是经外省市中考升入高中的公办高中学校在籍在读学生,才能向受理部门提出转学申请。学生父(母)所持居住证需有效且满足年限、积分等相关要求。受理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学生统筹推荐至本区高中学校,学校同意后,由学校根据学生学业评估结果编入相应年级。

高一第一学期、高三第二学期不予转入。


静安区

普通高中学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转入本市有空余学额的普通高中:

1.学生为本市户籍;

2. 学生父母一方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3年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学生信息须在本市居住证积分管理系统中查询确认);

3.学生父母一方为在沪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人员;

4.学生父母一方及学生本人持有《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

本市范围内普通高中在籍学生原则上不予转学。因动迁等原因可申请转入有空余学额的普通高中,转学学生当年参加本市中考分数须达到转入学校当年的统一招生录取分数。


宝山区

(一)本市户籍学生符合下列条件的,可申请转入本区:

1.学生户籍随家长户口从外区迁入且原则上不超过一年的;

2.学生户籍从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迁入本区的;

3.从港澳台、境外到本区落户的;

4.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的本区户籍学生,需回本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

具体安置学校将视转入地学校学额情况作统筹安排。

(二)非本市户籍学生符合下列条件可申请由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转入本区:

1.家长一方是本区户口,学生同时在本区办理上海市居住证;

2.本区购房的人才引进人员(或积分达标人员),且属同住子女并办理本区上海市居住证;

3.港、澳、台子女持本区居住证且在本区购房的;

(三)以下情况原则上不予转学:

1.本市户籍和非本市户籍学生从外区有寄宿条件的民办学校转入本区公办学校原则上不予转学;

2.本区学生原放弃公办学校学位,选择民办学校就读的,现要求转回公办的,在学段内原则上不予转学;

3.同一学区(一般指同一街镇)原则上不予转学;

4.民办学校以公布的招生计划数为限,原则上不予转学。


虹口区

(一)办理转学的对象

1.原则上本市户籍初中学生小升初后户籍随全家迁入本区。

2.在外省市就读的本市户籍人员的子女(初中),且学生本人持有投靠类《上海市居住证》连续满三年。

3.父母一方持有效期内的《上海市居住证》且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满6个月(至2025年1月13日);父母一方持有效期内的《上海市居住证》且持积分达到标准分值;父母一方持有一定期限的来沪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失业登记证》(连续三年从首次登记日起至2025年1月13日)和一定期限《上海市居住证》(满三年)的外省市学籍的初中学生。

4.本区户籍学生从外省(或境外)回本区就读。

5.外省市按政策户口迁入本区的高中学生。

6.父母一方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满三年)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的外省市学籍的高中学生。

(二)下列情况者,不予办理转学

1.毕业年级的学生。

2.户口单独迁至本区的中学生。

3.曾在本市参加中考,选择在外省就读的高中学生,原则上不予转学。

符合转学条件的外省市高中生转学,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安排至有空余学额的高中学校。



杨浦区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转学:

1.学生本人具有杨浦区常住户籍;

2.父母一方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满3年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学生信息须在本市居住证积分管理系统中查询确认),居住证地址在杨浦区。

3.学生父母一方为在沪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人员,居住地址在杨浦区;

4.学生父母一方及学生本人持有《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居住地址在杨浦区。

(二)下列情况不予办理转学:

1.本市范围内普通高中在籍学生原则上不予转学。

2.高一第一学期、高三第二学期不予转学。

3. 学期中途不予转学。


普陀区

转学条件:

1.学生本人为本区户籍,在外省市参加中考并录取普通高中,并取得普通高中学籍的,可申请普通高中学籍由外省市学校转入本区学校。

2.学生父母一方持有效期内的“上海市居住证”连续满3年,且积分达到标准积分(目前标准积分为120分),积分需在本市居住证积分管理系统可查询确认,《积分通知书》同住人信息中须有申请转学学生信息。居住证登记住所在本区,且居住证登记住所在本区(居住证登记住所地址与产证或《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通知书》地址相同的),可申请普通高中学籍由外省市转入本区学校。

3.学生父母一方为在沪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人员,可申请普通高中学籍由外省市或外区学校转入本区学校。

4.学生父母一方及学生本人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海外证,可申请转入本区学校。

5.升高三年级及高三年级不受理转入申请。

6.本市范围内普通高中之间不予转学。


长宁区

(一)转入对象

1.本市户籍学生户籍随家长迁入本区(非集体户口或公共户口);

2.本区户籍学生从外省(或境外)回本区就读;

3.从境外到本区落户的;

4.首次随家长来沪就读且居住本区的非本市户籍学生(含港澳台及侨胞子女、外籍学生)。

(二)不予办理转学的相关规定

1.已在本区就读的学生,不予本区内转学;

2.起始年级第一学期、毕业年级第二学期,不予转学;

3.学期中途不予转学。 

4.不符合转入本区具体要求的不予转学。


松江区

普通高中学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转入本市有空余学额的普通高中:

1.学生为本市户籍;

2.学生父母一方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3年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学生信息须在本市居住证积分管理系统中查询确认);

3.学生父母一方为在沪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人员;

4.学生父母一方及学生本人持有《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

起始年级第一学期以及毕业年级第二学期不予转入。学生受处分期间不予转 学。 学期中途原则上不予转入。 本市范围内普通高中在籍学生原则上不予转学。因动迁等原因可申请转入有空余学额的普通高中,转学学生当年参加本市中考分数须达到转入学校当年的统一招生录取分数。


嘉定区

普通高中学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转入本区有空余学额的普通高中:

1.学生为本区户籍;

2.学生父母一方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3年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学生信息须在本市居住证积分管理系统中查询确认);

3.学生父母一方为在沪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人员;

4.学生父母一方及学生本人持有《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

本市范围内普通高中在籍学生原则上不予转学。


金山区

普通高中学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转入本区有空余学额的普通高中:

1.学生为本区户籍;

2. 学生父母一方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3年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学生信息须在本市居住证积分管理系统中查询确认);

3.学生父母一方为在沪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人员;

4.学生父母一方及学生本人持有《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

本市范围内普通高中在籍学生原则上不予转学。因动迁等原因可申请转入有空余学额的普通高中,转学学生当年参加本市中考分数须达到转入学校当年的统一招生录取分数。

备注:起始年级第一学期以及毕业年级第二学期不予转入。学生受处分期间不予转学。学期中途原则上不予转入。义务教育阶段因市政动迁等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造成学期中途要求转学者,由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办理转学手续。


“值不值”的关键:你家孩子成绩在哪个档位?

情况一:中等偏上,目标一本线,建议转!

  • 高考红利大: 上海本科录取率长期全国领先,题型偏综合逻辑,适合“思维型选手”。

  • 竞争强度相对可控: 没有高考大战的“内卷”,而是更看综合表现和稳定输出。

  • 保底空间大: 本地高校(如上理、上师大)对沪籍学生友好,录取线“惊喜”频出。



情况二:原地一本边缘,想冲211甚至985,必须锁定“名校”

  • “四校八大新五虎”有天然资源壁垒:

    • 上海中学:清北录取45人

    • 华二附中:清北45人

    • 复旦附中:复旦录取122人,交大38人

    • 交大附中:复交综评推荐人数超百

  • 综评、自主招生通道丰富:

    • 复旦交大综评均对本地重点高中倾斜

    • 高中排名越靠前,入围概率越大


 高中就转学=给孩子一张通往“双一流”的入场券。


这3个“坑”,必须提前防!

1. 教材体系差异大,可能“听不懂课”

上海用沪教版教材,不同于全国通行的版本;许多外地学生初来时会因知识衔接断层而落后。

建议:转学前,找沪教教材+真题卷提前练一轮,做知识对比+心理预演。

2. 社交适应难,心理落差大

数据显示,转学生第一学期抑郁倾向比本地生高出40%。社交、口音、饮食、作息等全是挑战。

建议:转学后3个月是关键适应期,家长需每日关注心理状态,多沟通陪伴。

3. 教育政策变化快,宜早不宜迟

今年符合,明年可能不行。每年政策都有微调,比如积分门槛、学籍转换、考试安排等。

建议:一旦决定,尽早行动,别等“窗口期”关闭才后悔。

高中转学上海,挑战不少,但只要条件匹配+目标清晰+准备充分,依然是逆袭985/211的最佳跳板之一。

有转学计划,或者目标“四校八大新五虎”+市重点、区重点,仍然是有机会的,建议提前一年规划、两轮准备,必要时可以找裴老师协助办理。


上海择校升学转学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学籍管理-跨省转学,转入上海线上跨省异动流程

上海户口的最大价值之一就是子女教育。在大家带着子女一起落户上海后,原本在外地读书的子女想要来到上海读书,学籍该如何转入上海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转入上海线上跨省异动流程一、材料准备1、准备转学材...

转学 2025.09.06 0 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