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骂上海教育卷了!3个真相,带你看清它独有的升学红利
2025.10.12 8 0

日常在网上冲浪时,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不少家长对上海教育惨绝人寰的卷怨声哀悼:
有的家长认为上海补课太卷了,孩子学习压力巨大。
也有的家长感慨,孩子作业太多,动不动就要写到深更半夜。
还有的家长无奈表示,想把自己的孩子转学到上海,但却只能挤入一些教育资源普通的菜小菜中。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上海教育要真像吐槽的那样不堪,那为啥还有大把的外地家长想方设法的把孩子转到上海来读书?
其实,这些争议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上海教育容易被忽略的事实。
今天,就让我们聚焦平常家长朋友们最关心的上海教育的三大争议点,来品品外地家长执意转学上海的鸡贼之处。
上海比外省更容易录取好学校
咱都知道,家长对于教育的关注,往往落脚在升学方面。孩子未来能不能上一个好学校,一直都是悬在各位家长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OK,那就让我们来客观看看上海的真实升学情况:
咱不妨拿两所相同等级的985高校,上海的复旦大学和江苏的南京大学来举例:
1、上海冲刺名校有更低的位次门槛
先看最核心的录取位次:
同济大学作为上海超顶尖的高校,2024年在上海本科批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684名,对应全市5.8万考生,占比约全市前4.63%;
即便到了2025年上海的考生人数增加到6万左右,预估的本科批最低录取位次也仅2700名,约占全市前4.50%。
这就意味着,你只要达到上海的前5%,就有机会去上复旦。
反观同层次的南京大学,2024年在江苏本地的本科录取门槛最低为物理类2296名,但江苏当年的高考考生数达到了47.7万,位次占比只有0.48%;
到了2025年,考生的人数更是增加到了51.2万,录取门槛最低为物理类2414名,占比更是低至0.47%。
非常明显地就可以看出,上海和江苏的数据那叫个悬殊,上海的占比将近是江苏的10倍!
所以,上海的考生在冲刺相同层次的名校时,有着更大的容错空间,这是外地考生无法比拟的升学优势。
2、上海升学基数小,高校资源密集,压力小
除了录取门槛以外,升学基数与高校资源的配比,也是能体现上海升学优势的一方面。
从考生的规模来看,上海2024年的高考人数仅5.8万,2025年则是6万左右;
而江苏省2024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到了47.7万,2025年更是预计突破51.2万,是上海的8倍多!
要知道,从高校资源来看,上海本地就有10所985/211高校,考生基数少就算了,这些高校还会给本地投放更多的招生名额。
而外省,就算是江苏这样的教育大省,考生也需要和几十万人争非常有限的名校名额,如此僧多粥少的情况,那肯定还是上海的升学压力小啊。
上海孩子补课≠更卷
聊到上海教育,还有一点会让不少家长一听就皱眉,那就是补课。
不少家长说上海的孩子周末都要去泡补习班,太卷了!
但在补课争议的背后,咱千万不能忽略:
1、补课是全国的普遍现象
家长给孩子补课的需求,可不是上海的专属。无论是江苏,浙江,还是河南,山东,补课的身影都是非常常见的。
江苏的孩子要额外补课,学习小高考的科目;河南的同学要补冲击一本的薄弱科目;就连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地级市,在优质学校的旁边,补习班往往都是爆满的。
本质上,补课作为家长对于孩子成绩的期待,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共同诉求,并不是简单的地域差距,上海的补课争议只是被额外地放大了。
2、上海的补课选择非常多元
除此之外,上海与其他地区的补课是有着丰富度的差异的。
其他部分省份的补习班,大多是应试教育类型的,它们主要聚焦的是围绕课本的应试提分;
但是上海的话,有很多竞赛类,素质类等的补习班,它可以供家长根据孩子的需求自由选择,可以说它们会反哺升学的灵活性。
转学上海并非只有菜校
最后,在考虑让孩子转学去上海时,还有很多的家长担心,在上海没有房产,贸然转学过去,孩子万一被分到菜校,那咋整,还不如让孩子在本地安安稳稳地读书,实则不然:
1、学区分配学校全国都一样
其实,无论在哪,都是好学校对应好学区,这是全国普遍存在的教育资源分配逻辑。
那相对应地,在本地,若是家没住在优质学区地段,孩子也有可能会被划分到普通学校。
而上海还有所不同,它为没有上海房产的家庭,提供了非常灵活的入学路径。
在浦东、闵行、嘉定等区,外来随迁子女可凭借居住证和积分申请入学,说不定能搏到一些相对不错的学校,并不能一棒子打死只有菜校。
2、上海的菜校也没那么菜
还有,上海所谓的菜校,远没有大家想象得那样。
上海市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投入其实是比较均衡的,硬件和师资是有标准化要求的,是有保障的。
就算是大家口中的菜校,说不定也能比得上本地的一些好学校了。
更何况,孩子到上海上学,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升学大环境。
结语
总而言之,别光吐槽上海教育卷了,这份未来的确定性,可不是每个地方都能有的。
更宽松的名校录取门槛,更多元的补课升学选择,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可都是上海教育的金刚钻。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来上海接受教育肯定也是会有挑战的,上海复杂的政策,家庭的承担能力,孩子的适应能力等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