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地子女在沪上学 正文

在上海上学到底卷不卷?

上海择校升学转学


举个例子来看下浙江、上海高考的录取难易

比如复旦今年招生4200人,上海生源752人,17.8%

同济大学今年招生4765人,上海生源510人,占比10.7%

南京大学:根据南京大学官方媒体发布的数据显示,南京大学2023年在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共计招生3875人,在江苏省统一招生,首选物理类统招707人,提前批招3人;首选历史类统招191人,提前批招15人。共招生916人,占比23.04%。再加上外语类保送生录取42人,“强基计划”招生42人,综合评价招生230人,还有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定向生、高水平运动员、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等方式,共录取1146人,占比29.16%,接近1/3。

但是2023年浙江高考报名人数为39.09万;2023年上海高考报名人数是7万人,将有5万多名考生参加秋季高考。

2023年江苏高考报名人数44.5万。

上海VS浙江VS江苏,你们觉得哪个容易些呢?

我的观点是:肯定上海容易江苏考生8倍于上海,只要不是头部的,都是上海容易,头部的就说不好了,上海考二代太多了。

还有江浙沪的家长反应:

大城市容不下肉身,但是大城市能容下灵魂。小城市现在连中等偏上的就业机会也都没多少了。除了公务员和事业编的单位。其他像样的工作机会都快没了。这还是在浙江这样民营企业发达的地区。没办法。以后会越来越集中头部城市,现在浙江省生活工作都能兼顾的好地方也就杭州了吧。


所以上海升到底卷不卷?

其实小学在哪儿读不是第一位的,鸡娃与否才是第一位。鸡娃+好小学>鸡娃+菜小>躺平+名小>躺平+菜小,二三的排名顺序,认知要清楚。

在上海中考和高考是两个维度,较真起来,以中考为终点和以高考为终点其实还有挺大差异的。以中考为终点,那么就尽量想办法中考,考高分,当然中考好好考无可厚非——但如果仅仅满足于中考考高分

到了高中,面向高考的时候,就会发现学习深度不够。这就是为啥同样学校,自招生最后出路比裸考生好的原因。

举个例子,两个英语数学都是145分的孩子,可能高考,一个还有140,另一个只有120分,而这样的高考分数差异,可能在上高中前就确定了。

建议初中家长,多留意中考和高考的差异,简单来说就是中考容易,比的是手稳。高考更难,比的是深度;虽然都要经历中考,也都需要中考尽量分数高,但也要知道高考才是终极目标。

对于小学家长,知道远期有这么个事情就好,小学阶段没办法解决高中问题。小学还是要激发兴趣为主,目标就是尽量小升初上岸。从这个目标来说,数学略微多学一些。

现在公民同招,小学阶段的差异没有以前那么大,读菜小也不是没机会翻身。读明珠也不是肯定去TOP初中。——但最后小升初上岸的一定是课外班的同学

这也就是很多外地家长直呼:上海基础教育头部太凶,头部父母也太凶,前面争不过


前5%的学生不存在卷这个词,人家玩的不是低水平的复杂化。

5%-50%的学生是卷的,因为他们只能通过刷题,提高成绩来应试下去。

50%后的学生也不存在卷,因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不足以提到卷这个字。

概括之:顶层不屑竞争、底层放弃竞争、中层死命竞争


说回学科:小学和初中,三门课都有断档。

英语是初二有个明显断档,如果仅跟校内节奏,那就会被打两记耳光。

初一的时候还是对话那种小短文,初二上手开始各种拉篇幅的社科文,这种篇幅对原版阅读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纯校内节奏,必定当头一棒。而且跟很多初中老师学生了解了下情况,很多好的初中老师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会在预备班前置教很多,这当然是在曲线救国。新概念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包括现在的外地,都是yyds,但在上海不是。

第二记耳光在高中,高中其实到不是课本难度上的了,是高考比中考又拉高了好几档,教考分离上的。

一圈下来发现,怪不得现在主流的英语校外鸡是这么鸡的,就是为了填补差距,具体缺的是什么而存在的。

语文是两个体系,知识型的在小学其实都教差不多了,初中语文更多是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理论上是坡度合理渐进的,但实际感受上,断档或者说当中有个差距,这种感觉很明显。


很多家长直呼:

我们小时候学习靠校内,现在孩子学习靠家长认知,自觉比不上上海高知家长,所以一直畏惧。

还有的家长说:家长累点不怕的,就怕大人自己累,孩子没心没肺。


更多升学问题,请联系冯老师。

提供上海择校升学/转学/自招等深入沟通/专业规划/升学方案及落地交付。

上海择校升学转学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上海学考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vsxue.com/1233.html

相关推荐

发布评论

升学/转学咨询微信:qsxue321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