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学资讯 正文

家长会后,你的血压还好吗?各科中考改革全解读!

上海择校升学转学

期中考试已落幕,眼(令)花(人)缭(吐)乱(血)的新题型出了一炉又一炉!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分数也已尘埃落定(惨不忍睹、无奈接受) !紧接着,上海各中小学的家长会密集开启了!

家长会上,老师们到底透露了哪些科目的命题新动向?2026年、2027年中考改革的核心趋势又藏着哪些关键信号?寒冷的冬夜,听完这一波干货,你的血压还好吗?你的心态还稳吗?

今天,咱们就聚焦家长会的核心爆料,拆解一线老师传递的关键信息,深度解读未来中考的命题逻辑与备考方向!

  一、英语  

调整最大的是英语!

核心改革:26年最后一届旧题型 & 27年考查方向巨变!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听力分值增加了5分(满分30分),词汇语法减少了15分(满分30分),阅读理解增加了10分(满分60分)

  • 旧版的分值分布:听说10分+听力25分+词汇语法45分+阅读理解50分+作文20分

  • 改革后分值调整为:听说10分+听力30分+词语语法30分+阅读理解60分+作文20分

    核心变化一目了然——与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强绑定的听力(+5分)和阅读理解(+10 分),总分占比从原来的46.7%直接飙升至60%!而侧重基础记忆的词汇和语法,分值骤降15分,占比压缩至20%!

    这一调整清晰传递出上海中考英语的改革方向:

    “四重一轻”——重思维逻辑、重阅读积累、重实战运用、重写作输出,轻机械语法背诵。

    因此,27年起中考备考的孩子,更需聚焦“以用为核心”,摆脱单纯的语法刷题思维,转向综合语言能力的提升。

    2、听说题型:之前的朗读短语,升级为朗读句子

    3、听力题型:难度飙升,题型大升级

    • 取消判断正误题

    • 新增长对话/短文选择题(类似高考听力),且对话结束后再给问题,题量翻倍、单题2分

    • 升级听短文填词,由之前的一格一词,升级填词块(1-3词块、1-3个词),需同时兼顾信息提取、反应速度和拼写准确性,要求更高

      4、词汇+语法:脱离单句考察,更注重语法在实际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 取消 传统的单句语法选择题

      • 新增 篇章语法选择题(类似高考语法填空的简化版,需结合上下文分析时态、词性等考点)

      • 升级词性转换和句型转换,改为融入语篇中考查;其中句子改写,不再给提示词,要求语法扎实,需理解文章、分析句子成分、结合上下文等确定形式

      • 另:很多人关注的小猫钓鱼题型,保持不变

        5、阅读理解:取消首字母题型,新增文章续写

        • 取消 首字母填空

        • 调整 A篇阅读理解,调整为体现多模态化,加入图表、表格和符号等信息

        • 新增 文章续写,最后一题6分,考查改写、续写、创造写作(部分学校已试点,要求 30 词左右,考察孩子主旨把握和语言输出能力)

          阅读理解版块的考查趋势大升级!

          英语阅读题材持续拓宽,不再局限于传统记叙文、说明文,而是可能融入科技前沿、人文社科、非遗文化、跨文化交流等多元主题,对考生的知识储备和跨学科理解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回答问题,主观归纳题增多,需整合信息、完整表达。

          6、写作:去模板化,更强调真实表达能力

          写作则明确偏向“夹叙夹议与“现象+思考”的复合模式,单纯套用模板、堆砌华丽辞藻的写作方式难拿高分。

            二、化学  

          化学改革则从26年中考就开始实施!

          本届初三考生作为首届使用新教材的群体,即将面临的中考化学变动堪称“颠覆性”!

          不仅课程设置、教材内容迎来了重大调整,命题导向和考查重点也全面升级,对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次初三家长会上,全市各校传递同一信号,接下来的一模、二模、中考的考查方向已经非常明确!

          1、2022版新教材带来的变化

          新课标下:化学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从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等方面来研究物质、认识物质、创造物质。

          2、新课程标准下的中考命题方向

          3、中考化学命题变化

          此次杨浦初三化学期中考试卷,四大板块精准对接热点与素养,试卷的情景设计既贴合趋势又富内涵,各有侧重,难而不偏,命题很有深度,堪称新教改下的命题风向标!

          建议家长可以让孩子刷一刷,提前适应“情景化 + 素养导向”的考查模式,把握未来备考方向。

          三、其他学科

          其他学科的考查方式在近几年也已完成关键迭代,汇总梳理如下:

          1、语文

          近些年新课标改革始终围绕语文强发力!

          不仅学科比重持续提升(体现在理科试卷中的重文字解读+强逻辑整合等能力),考查难度也同步加大!

          其核心学习方向已明确实现与高中、高考的深度衔接,聚焦四大维度: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

          语文从来不是“立竿见影”的学科,因此,日常学习中务必避开死读书、硬背书的误区,转而重点强化阅读技巧打磨与思辨性阅读思维的训练,在积累与沉淀中实现能力的稳步提升。

          2、数学、物理

          理科中考改革核心变化聚焦两大维度:难度梯度重构 与跨学科融合深化!

          以往8:1:1(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的分值结构正在持续调整,逐步向7:2:1 甚至6:3:1过渡,尤其中档题占比提升,意味着单纯靠机械刷题就能拿分的时代彻底成为过去。

          更关键的是考查方向的转型:不再局限于单一知识点的考查,而是强化跨学科知识的融合,重点检验考生在真实生活、科技场景中的灵活运用能力,比如物理结合化学实验分析、数学融入实际工程问题建模等,核心选拔具备逻辑推理、综合应用与创新思维的考生。

          3、历史

          2026年中考迎来历史科目的关键调整:历史首次与中考同步开考(此前为初二结业考试)!

          这意味着本届初三考生在备战一模、二模、中考等大型考试时,将新增一门必考科目。多一门学科的复习压力,不仅对考生的时间分配、高效规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考验着心态调节与抗压能力。

          如何在有限的备考周期内平衡多科复习节奏,成为26届考生及家长必须重点应对的新问题。

          4、体育

          中考体育改革其实去年已经正式落地!

          在此重点提醒即将迎战中考的26届、27届考生,以下2项核心调整务必关注,因为它直接影响了备考方向:

          1)长跑 标准大大降低,新增“附加分”

          男生1000米跑,满分标准从旧方案的3'34"延长到3'55",增加了21秒

          女生800米跑,满分标准从旧方案的3'19'延长到3'40",增加了21秒

          新增“附加分”

          男生1000米跑,成绩达到3'54"-3'41"的,可以得到附加分0.5分;达到3'40"及以上的,得附加分1分。

          女生800米跑,成绩达到3'39"-3'26"的,可以得到附加分0.5分;达到3'25"及以上的,得附加分1分。

          获得了附加分,就能弥补其他项目的分值差距,减轻其他类别的满分压力!

          不过:体育统一考试总分仍为15分。

          2)羽毛球 标准大大降低

          考生仍需要打20个球,不过只取其中的15个最高分球计入成绩!理论满分可达150分。

          最终得分=10分区个数*10 + 8分区个数*8 + 6分区个数*6 + 2分区个数*2 + 1分区个数*1

          新旧方案对比

          旧标准考取满分:20个球都要计算成绩,且大部分球需要打在1-1.5米内;个别球有大的失误,那么将会导致拉分严重,得满分压力非常大;

          新标准考取满分:20个球中可以选15个最高分计入成绩,且大部分球只要打在1.5米左右就可以了;得满分概率非常高。

            写在最后  

          目前,几乎所有学科都在逐步跳出传统“知识点记忆”的考查框架,转向侧重能力与素养的综合测评。

          或强化真实场景中的应用能力,或增加跨学科融合的题型,抑或提升对逻辑思辨、信息处理的要求。

          整体命题趋势与新教改、中/高考改革的核心导向保持一致,更注重检验考生的综合学科素养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海择校升学转学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四校八大校长兼任后,成绩在变好!

          校长兼任会有哪些好处?高中校长兼任初中校长,大部分都是方便初高贯通,初中校长兼任几所初中,则是方便资源联动互通。1、控江中学&十五中2023年,十五中成为控江集团的成员校,同年控江中学组建“致...

          上学资讯 2025.11.26 0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