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学资讯 正文

“同济科中”大爆料!大中贯通+1:4导师制,2026年启动招生!

上海择校升学转学

这所上海新高中,最近获得教育部、业界和媒体的关注。它就是以STEM为特色、将于2026年开始招生的同济大学科技中学。

近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杜江峰一行来同济大学调研。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在汇报中提及,以STEM教育为特色的同济大学科技中学,明年将启动招生,希望在大中衔接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作出新探索。同济大学科技中学校长朱臻亦参加调研座谈会。

而在11月举行的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新闻发布会上,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学军介绍了同济大学科技中学的办学理念和思路。他指出科技中学是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是同济大学立足人才贯通培养,基于长期主义,开展大中小一体化育人体系建设的新实践,在整体筹建中充分体现了体系化设计,从课程、师资到空间做到了大中充分衔接和融合。

许学军介绍,同济科中办学初期两年将在同济大学授课,并充分衔接大学公共育人资源,探索更加开放、更加融合、更加共享与贯通的育人模式。后续进一步聚焦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跨学科教学,打造未来科技教育范式。


近日,记者专访了同济大学科技中学的校长朱臻,一起来关注——

课程体验:触摸科技前沿

同济大学科技中学校长朱臻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改善基础学科教材案例与实际发展“脱节”的问题:“以物理学科为例,以前课本里常用气锤式打桩机的例子来阐述物理原理,但现在的打桩机多为钻探式,学生可能根本没见过气锤式打桩机,理解起来存在困难。”

针对当下课堂育人方式的不足,同济大学科技中学对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进行了新的思考。

在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院士的指导下,学校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将开辟一条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将传统意义上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课程有机整合、重构,与最新工程技术场景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触摸到科技前沿。

朱臻校长以物理运动学为例介绍道,重构后的课程引入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实践案例:行驶绿波路段时,导航“以当前速度可连续通过多个绿灯”的提示从何而来?这背后涉及位移、速度与绿灯时间的物理适配。学生掌握基础物理知识后,既可运用函数等数学知识跨学科学习,也可修读对标本科一年级难度的信号处理等拓展课,以衔接中学与大学课程,还可自主开展项目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与团队协作中践行科技教育理念。

师资配置:1:4 全员导师制

新学校的师资配备,是考生和家长重点关注的内容。

据悉,同济大学科技中学将实行“1∶4全员导师制”,即1名学生配4位导师,其中三位分别来自本校、大学、企业,另一位为同济大学在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伴。

朱臻校长表示,一名学生配备四位导师,这在中学教育中并不常见:“导师们可以从日常学业、课题研究、创新实践等方面,为高中学生提供全方位成长支持。比如,有些学生高考后生涯规划迷茫,或难以转换学习模式,多元导师能提前帮他们‘踩点’,这也是大中贯通的重要一环。”

2026年秋季招收第一届学生

对于这个科技高中的“先行者”,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

同济大学科技中学明确了四大核心维度。

一是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没有知识积累的创新是空中楼阁,前人的经验是创新的基础”;二是较强的学习能力,即快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这与科技教育“培养适应未来不确定环境人才”的目标相契合;三是实践能力,学校将建设大型科技工厂,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大型产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四是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这是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发展与科学研究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目前,同济大学科技中学仍处于筹建阶段,明年秋季将招收第一届学生。因校舍新建周期原因,学校将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相关空间过渡办学。选择在大学过渡,也是为了让学生提前体验大学学习环境,验证大中课程衔接的可行性。

后续,同济大学科技中学还将举办校园开放日,邀请更多学生与家长实地感受课程模式。对于学校的未来,朱臻校长充满信心:“我们希望依托同济大学等高校资源,努力探索一条‘不脱离基础、不落后于时代’的科技教育路径,为国家培养更多兼具知识、能力与创新思维的人才。

校长有话说:

说起我们学校的特色定位——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为核心的科技教育,这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在这个全球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风起云涌的时代,科技教育正日益成为塑造人才竞争力、推动社会前行的重要力量。

从国际视域看,科技领域是全球人才争夺的核心阵地。OECD(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数据显示,2022年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相关专业就读的国际学生占比近四成,美国、德国等国纷纷出台政策吸引相关人才,印证了科技教育应对全球技术创新需求的核心地位。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的批判性思维、数字化技能等21世纪基本素养,与科技教育培养目标高度契合,更凸显其不可替代性。

回归个体成长的视角,科技教育既为职业发展拓宽空间,也为能力培养搭建平台。在职业发展层敏啊,研究表明,未来5年增长最快的职业有近70%属于科技相关领域,如人工智能工程师、可持续发展顾问等。接受过系统性科技教育的学生,凭借跨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不仅能快速适配岗位,更能以问题解决、跨学科协作等可迁移能力,从容应对职业迭代与AI带来的行业变革。

能力培养上,科技教育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做中学”让学生参与从产品原型设计到测试优化全流程,借环保项目、智能设备开发等真实场景激发学生对前沿科技的兴趣,为专业选择与规划筑牢基础。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进一步凸显了科技教育的战略意义。我国的科技教育体现了对创新型、实践型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朱臻校长表示,科技教育是个体竞争力的“金钥匙”,更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加速器”。唯有持续强化科技教育,才能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为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上海择校升学转学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四校八大校长兼任后,成绩在变好!

校长兼任会有哪些好处?高中校长兼任初中校长,大部分都是方便初高贯通,初中校长兼任几所初中,则是方便资源联动互通。1、控江中学&十五中2023年,十五中成为控江集团的成员校,同年控江中学组建“致...

上学资讯 2025.11.26 0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