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这个时候,数学“华山论剑”都牵动着无数顶尖牛娃和家长的心。它不仅是一场智力与毅力的巅峰对决,更是通往顶尖学府一条含金量极高的“捷径”。
今年的数学高联获奖名单公布,上海赛区的成绩单铁定再次成为了家长圈热议的焦点。这两天,又被各学校新一轮的“喜报”刷屏,复附徐汇,华二松江,华二普陀,进才中学……还是老样子,在分析之前,先为不太了解的家长朋友们做一个简单科普。中学生数学竞赛的晋级之路,堪比一场残酷的“闯关游戏”:
一.省队,是数竞披荆之路的哪一程?
1、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高联):这是入场券,通常在每年9月举行。从省一获奖者中,选拔出成绩最顶尖的一批学生(上海今年是55人),组成省队。2、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 全国决赛,通常在年底11月或12月举行。省队成员将在这里角逐全国金、银、铜牌。CMO中成绩最好的约60名金牌选手,将入选国家集训队。3、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经过集训队的层层选拔,最终将有6名选手代表中国,站上世界的舞台。也就是:省队(上海约55名)→高联→CMO(60名)→IMO(6名)了解了这个流程,你就能明白,我们今天讨论的“省队”,是这场漫长征途上一个起步,但是又尤为关键。
根据数学学会发布的获奖名单,我们按各校的获奖人数做了简单排序。今年上海共有96人获得省一等奖,55人入选省队。我们先来看最核心的省队分布。曾几何时,七宝、上海实验、华二紫竹等名校还能在省队名单中分一杯羹,但到了今年,它们的名字彻底消失了。这标志着“四校包揽省队”已从趋势变为现实,竞赛资源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复附的崛起之路堪称惊艳。圈内人都明白,这背后最大的功臣,正是SBL、LS的牛娃们。这几年,尤其是大批的SBL顶级苗子在自招时涌向复附,直接拉高了复附的竞赛天花板。这毫不掩饰地告诉所有人:顶尖生源,才是竞赛竞争中最核心的武器。
四.谁为四校输送了顶尖生源?
我们看到的是四校的光芒,看不到的是哪些初中给四校提供的顶尖生源?所以,这十个初中的牛娃汇集到4个高中,然后产出55个竞赛娃去给上海争光。看完省队今年和近5年的学校分布,我们再来看下年级分布。高二向来被认为是竞赛的“黄金年龄”,今年的数学省队是否也遵循这个规律?省队比较有参考价值,所以我们以省队为例。这些学生为什么拼死拼活要进省队呢?
答案很简单:极高的升学助力。更何况数竞是五大学科竞赛之王,含金量可想而知。
一旦成为国集队员,就等于拿到了清北的“保送门票”,这是无数考生梦寐以求的pinnacle。就算没能走到国集那一步,省队成员的身份,在清北复交等顶尖高校的“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招生中,也是一块分量十足的“敲门砖”。它几乎可以保证你轻松通过初审,并在校测环节获得巨大优势。甚至,一个省一等奖,都能让你在综合评价的简历筛选中脱颖而出。但最新的教育部最新的政策中明确,规范奥赛保送的专业范围,后续我们再单独讲这个话题。
这份看似冰冷的榜单,实则清晰地揭示了上海高中教育,尤其是竞赛培养的残酷与趋势:
它强大的生源(HY等)、成熟的教练团队和系统化培养模式,构建了难以逾越的壁垒。复附的崛起再次证明,谁能抢到最顶级的初中毕业生,谁就能在未来的竞赛格局中占据主动。10个初中的生源,为四校的竞赛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华育,市北理,兰生。竞赛之路越来越成为“精英内部的游戏”。对于非顶校的学生而言,想要依靠个人奋斗逆袭,概率微乎其微。未来的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学校如何布局“XSC”(小初高衔接),通过丘班、零班、钱班等模式进行“七年一贯制”的早期培养。
最后,让我们期待这支汇集了上海最强大脑的代表队,能在CMO、IMO的更高舞台上,为上海赢得荣誉,为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