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摇号,普娃家长可能会有这6个致命误解
2025.11.01 15 0

民办摇号第二年的录取已经落下帷幕,几家欢喜几家忧。等到中考之时,又轮到谁家欢喜谁家忧还不可知。运气生猛也需实力强劲,扬鞭奋蹄自能否极泰来。对于明年小升初的家长,倒是可以提醒一下,不要有以下几个致命误解:
误解一,只能报本区民办的走读名额
正解是:本区孩子不但可以报本区民办的走读名额,也可以报本区民办的住宿名额。按照规定,走读名额有限制,只有本区学生可报。住宿名额全市学生可报,当然也包括本区学生。
误解二,报了住宿名额,只能住宿;报了走读名额,只能走读
正解是:住宿名额=面向全市招生的名额 住宿名额≠非在校住宿不可。同理,走读名额=只面向本区招生的名额,能否住宿取决于该校是否有住宿条件。
一般情况下,被民办学校录取后,不管分类是住宿名额还是走读名额,都可以自由选择是否住宿。
误解三,所有民办学校都只招有上海户口或者居住证积分的孩子
正解是:因校而异,有的民办学校要求有上海户口或者居住证积分,有的民办学校只要求符合上海市入学政策。比如:一哥华育和一姐兰生都不要求有上海户口或积分。
误解四,全区初中都摇号的区中奖率一定很低
正解是:不一定,如果该区民办教育资源丰富,可以选择报名的民办初中数量多,实力均衡,那么即使该区初中都摇号,也会有部分民办初中中奖率高于郊区头牌。比如徐汇与松江之对比。
误解五,报本区的民办学校中奖率一定会高于外区
正解是:报外区二线民办学校,中奖率大概率会大于本区民办。报非金字塔尖的外区一线民办,中奖率也未必会低于本区一线民办。
误解六,民办学校报名只是在本区重新选择学校的机会
正解是:同时,这也是跨区选择学校的机会。一是可以报外区民办的住宿名额;二是可以通过户籍地(或居住地)入学的方式跨区,报该区的民办走读名额,以提高中奖率,获取该区的优质教育资源。
为什么说这6个误解是致命误解呢?因为每一条都缩窄了民办学校报名的视野,把一条宽路看成了窄路,会影响到家庭的择校决策。
当然,摇号后的民办初中今非昔比,也不是每个孩子和家庭都适合报民办。但至少,我们了解到更全面的升学信息后,更有可能做出合适的选择。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