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670分左右,选中本贯通还是市重?
2025.11.27 41 0

中考填志愿之前,有个家长带着刚中考完的孩子来我们这咨询如何填报志愿的事。
家长预估的中考分数大概在670分左右。
这个中考成绩,已经很不错了,但这是在上海,中考竞争激烈度比高考都惨烈的竞技场。670的分数就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能上市重,但只能上本区排名比较靠后的弱市重。

(670分在各区大概能上的市重)
这个家长说孩子平常成绩很不稳定,抗压能力也不行,很担心上了高中后,更不适应环境,所以在纠结,是该让孩子选一所市重,还是选中本贯通比较火的专业呢?
其实像他这样的家庭并不是少数,670—680分数段的孩子都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位置,很多家长也都有同样的纠结。
所以冯老师今天就想谈谈这个话题,给未来可能会面临这种选择的家庭一些参考建议,看看到底该选择哪一条路。
一、升学路径和风险
很多家长在选中本贯通还是高中上纠结,本质上其实是对未来升学方向的纠结,因为这两条路指向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我们首先来看看两条路的定义:
中本贯通是“3+4”一贯制培养:学生在完成3年中等职业教育后,通过转段考试,进入对应的本科学习4年,最终拿到全日制本科学历。
市重点高中属于我们传统的升学路径,学生在高中学习三年后,正常参加高考、报名高校。
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看出这两条路的关键区别?——那就是孩子未来升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如果你家是求稳派,那中本贯通可能更合适。去年和某个家长闲聊,这个家长就是典型的“求稳派”,给孩子报上了上师大中本贯通专业,要知道上师的好专业现在已经是市北、育才这一层级的市重中位数的同学的战场了,而他自觉自己的孩子即便能进这种层级的学校,也是垫底的存在,不如提前换个赛道,实现“殊途同归”。
中本贯通的“确定性”优势很明显,中升本的转段考试难度不大,基本上只要孩子按部就班完成学业,就能顺利升学,相比高考,压力小很多。
但稳定、保险代价是失去了选择的自由。中本贯通明确专业,中途无法转其它专业。如果孩子考入之后又对专业产生了排斥,那就很难办了。而且孩子在中考后应该也很难想清楚自己未来想要什么,中本可能会导致孩子过早失去人生选择的选项。

与中本贯通恰恰相反,选市重未来升学的不确定性增加,但高考后,专业的可选择性更多,转专业也更容易些。
二、教育模式适不适合孩子
“教育一定要结合孩子自身情况”这是我常对家长说的话。
中本贯通和市重两条路,完全不同的两种教育模式。如果没选到与孩子相匹配的,那教育的结果只会事与愿违。
中本贯通看重的是“技能+学历”。所以在课程上注重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偏实践锻炼,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
如果孩子喜欢动手、有明确兴趣,就比较适合这个。
而市重点偏向“学术”,每天面对的是高强度的背诵和题海,学习的重点都是围绕着高考试卷展开。
所以比较适合自律、抗压、擅长应试的孩子。
我就认识一个小孩,中考考了680,进了市重点,但考上后,不适应每天重复刷题的生活,上课总走神,高一下开始出现厌学情绪,后面不得已转学到一所区重点的特色班。
所以家长一定要看看自己的小孩是压力驱动型还是兴趣驱动型。
三、“学历”和“技能”你更想要哪一个?
很多家长可能会有一个疑惑,中本贯通的本科所得到的文凭,以后找工作时候会不会被歧视?
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放心,中本贯通毕业后获得的本科毕业证、学位证,与走高考途径毕业的双证是一样的,不用担心在考公、考研、考编时因为第一学历受不公正待遇。

中本贯通毕业的学生,可能还会因为实践经验丰富,在找工作的时候比普通本科生更有优势。
不过呢,市重点也有它的优势,如果孩子能通过市重三年的学习,考进985、211名校,在考研、进大企的时候,平台会更好。但前提是孩子得考上。如果只是进了普通本科,那可能还不如中本贯通学生有技能优势。
最后要说
忘了提醒一句:中本贯通通常仅限上海户籍的应届初三毕业生,但是独立设置的艺体类中职校试点专业对非沪籍学生的限制有所放宽。
其实选中本贯通还是选弱市重,其实在不知道家长具体情况的前提下,我也无法说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我只是希望家长能够在为孩子做抉择前,多去听听孩子的想法。不要随大流,不要被焦虑裹挟,冷静下来认真地想一想,你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最后附上2025年中本贯通分数线排位表:

2026年上海将新增16个中本贯通专业点,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海事大学将成为中本贯通试点高校之一。而此前备受关注的上海师范大学在原有学前教育专业基础上,新增园艺专业。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