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学资讯 正文

2026年小升初择校,机构的阴谋与阳谋

上海择校升学转学

期中考试考完了。有空写篇文章,小升初到初中中考、自招。

我觉得现在的局势很明朗了。

你们可以把初中和高中连起来看。我也从来不屑于分析那些所谓的数据,什么附中化竞多少金牌,信竞出线多少人,那都是外行和机构自媒体干的事。我喜欢干的,是搜集各方面一手的真实信息以后,研判今后的趋势。

小升初的家长,往前看七年,还是可以预见的。

我想你们也看到了:

Q班没声音,大概率就一直没声音了。不响,就是没有了。就当没有发生过。

一线理表面上没动静了,甚至一点风声也没有。但备选的人,通过各种渠道,心里也有5566了。如果最后没机会考,可以不用考。

更别说什么新建的五校,凡是新建的,心里都要打个问号,不能听风就是雨。

连四校都不得不循规蹈矩,遵循中考的大规则。

再说旦旦营,也要体测,也要中考了。

其实明眼人就能看出了,大趋势就是让大家不要别出心裁了。

别搞那些标新立异的,就回归到主管部门允许的几条路就行了。

机构的口子,就从那些自招、中考,下沉到小升初。

一线理吗?那只是属于极少数具有天赋孩子走的路径。

其实剩下的,只有三公学校了。

三公哪一所呢?我又在明知故问了。

经过这大半年,我对这个市场的看法,无比清晰。

先是免中考,赢了99%的学校。

接下来,就是小语种保送。

放眼望去,体制内和体制外,都没有竞争对手了。

为什么又要说体制外呢?真不是我说的,是高中出去的校友家长说的。对于标化课程和国际比赛,那是降维打击。

所以,“三公”中的一所,自然成为了无冕之王,众人心中的掌上明珠。

这就是我所说的小升初的“阳谋”。半年前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根本就没想到25年下半年开始,风向突变。

我再来说说什么是机构的阴谋。

有些人,不是看着胖就一定老实说真话,而是由屁股决定脑袋的。

为什么有些机构的主播,至今还在说,今年和往年前没有什么区别。那是睁眼说瞎话。

有些主要做一线理机构的主播,还在嘴硬。

他不是看不出今年的变化,而是不敢说,怕动摇学员的军心,还在让五年级的孩子们冲一线,不让他们转三公,因为他们本身三公培训资源有限。更不能让三四年级的娃,转投三公其他机构,因为在三四年级,他们没有三公的培训储备。

那就是原因。

我继续推演下去。

一旦小升初的入口收窄,而初中的出口又变得扑朔迷离,你们就会遇到更多困扰和困惑的事情。

第一:一线理+三公,就是头部娃的首选了。

目标一线理的娃,当然很厉害。

可首先要能去,一线理要开门招人啊。今年陆续开了几个,都是小门,大门还没有开。Q的100人往一线理走,那就是了。一线理的人呢,初联都学着呢,如果没机会,那就“将就将就”去三公吧。

不少,前两年去了一线理,而没有选择三公的家长,多少是有点后悔的。中考和自招,始终是个绕不过的坎,非常烦人的坎。不光是要考验孩子,更有点随机性,更考验家长预测政策的能力,说白了就是竞赛生和综合生如何平衡时间。要参加中考学校的题目风格,和我们学校的风格,完全不一样。

据说,今年三公面单生意清淡。为什么?因为往年,一线理没上岸,生意就很兴旺。但今年,大家都在观望,有价无市。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一线理的娃,机构内测下来,排名不靠前,可以着手三公的准备了。

第二:机构会在四五年级开设大量三公课程。

因为看了这一层,原先做奥数培训,纷纷开始抢占三四年级三公的市场了。其实机构要给一线理送人,也有两个难点。

一个是和学校建立并保持联系难,学校看中的不管是关系,更是能否提供稳定高质量的生源。

第二个难,就是找好学生难。头部机构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找你呢?很多机构高端班开出的条件非常诱人。

但是三公不一样,只要肯坚持,用正确的方法,是绝大部分普通孩子能够跳一跳,够得着的门槛。

有人说,三公一直在风口,只不过现在看来,风越刮越猛了。对于机构来说,初中续课率远不如小学。

所以,如果你真的到五年级了,很多事情这会也应该想通了。有些内测,模拟考,如果不要钱,你就去试试看。看孩子的排位,看孩子离头部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至于报名,五年级的三公班,绝大部分早就满了。

对于三四年级来说,学得更加坚实。因为,现实和路就摆在面前了。

我也准备攒点资源,陪三四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刷刷奥数题,夯实基础。

上海择校升学转学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都是摇号生源,牛校和普校差在哪

网友回复:1-学风很重要吧,在菜小读过,学校根本不重视学习,里面也有负责老师,就看运气了,管理太差,频繁换班主任,刚毕业进的老师也选择躺平,深深的无力感。也许初中不一样吧2-你以为除了摇号,没别的方式...

上学资讯 2025.11.19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