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后,就要迎来今年最关键的升学节点:
5月12日:小升初开始填报志愿
今年是第6年,我们很清楚,越到最后报名阶段,越是纠结。今年我们特意做了“2025年民办志愿调查”。
收到了两百余份答卷,这里也感谢所有参加本次活动的热心家长们!在这些答卷中,我们发现了蛮多有意思的现象。下面就让我们来公布今年民办校的新热度,以及数据背后的新观察。
“体制内”or“体制外”“双轨”能否真正实现?
本次填写问卷的摇号家长,幼升小家长占比为80.22%。小升初家长占比约为19.78%。
面对走“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路线时,幼升小家长们举棋不定的显然是大多数。坚定走“体制外”的家长仅有13.01%,“体制内”以及“不确定,想先双轨”的家庭,分别占比48.63%和38.36%。到了小升初,家长们的升学考量就从多选题,变成了单选题。仍然“不确定、想双轨”的家庭占比骤降至11.11%,绝大多数家庭选择了要么“体制内”、要么“体制外”。其中选择“体制内”家庭占比为47.22%、坚持“体制外”家庭占比为41.67%。可见经过小学五年的“磨砺”后,小升初的家长们显然更加理性,也更清楚到底孩子适合走哪条路线。换句话说,单从数据对比来看,想一路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升学路线,可行性怕是要打问号的。
从办校也有“正循环”越是头部热度越高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上,请家长们分别填写了摇号的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
先来看下幼升小的总体情况。此次参与调查的上百个家庭,遍布上海各区。其中,浦东、闵行和徐汇分别以34.25%、25.34%以及15.07%,成为了今年幼升小摇号的绝对主力。
作为上海的“鸡娃高地”,浦东、闵行和徐汇果然名不虚传。当然数据背后,也有客观原因,比如:- 浦东不支持公办转民办。不少家庭大胆选择摇号,来增加进入优质民办校的概率。
- 徐汇转学的难度非常高,如果错过幼升小、小升初的升学卡点,后续想要通过插班实现转学就很难,因为区内学校插班额度几近没有,操作空间也是微乎其微。
- 浦东、徐汇、闵行,集中了很多上海头部的一梯队民办校,竞争相对更激烈。
综合全市数据来看,星河湾、平和、世外这三大集团校,依然是本次幼升小家庭的摇号首选。正达和协和以及宏文这三所学校,也得到了不少家庭的青睐。浦东新区最受欢迎的一志愿学校依次是:平和、正达、宏文、中芯、未来科技、协和、万科、筑桥和尚德。闵行区最受家庭欢迎的一志愿学校分别是:星河湾、德英乐、协和双语、圣华紫竹、协和尚音、万科双语和七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协和双语再开先锋班,热度也会比往年来得更火爆。徐汇区的世外、盛大、逸夫和爱菊这四所学校,堪称大家心中的 “四大名校”,常被列为一志愿的首选。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选择这四所民办学校作为一志愿的家长人数也大致相当。今年青浦区选择摇号的家庭也达到了一定规模。具体分析发现,参与本次调查的青浦家长们,绝大多数把票投给了青浦世外,其次是青浦平和,看来这两所集团校在青浦,依然热度不减。
参与调查的小升初家庭中,闵行、浦东和徐汇依然以27.78%、25%和22.22%的规模,从侧面也再次证明了这三个区的丰富教育资源。总体来看,受到小升初家庭喜爱的学校,分别是协和集团、世外集团、平和集团、文来、万科、华育、尚德、惠立、松江爱菊和五浦汇。可以看到,小升初家庭热度排名前三的集团校,和幼升小家庭的选择大致相当。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开设小学、初中一贯制的民办学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更多的招生名额留给了本校学生。这就直接导致这些学校在小升初摇号时,给不了太多的统招名额。比如像幼升小阶段的热门校星河湾小升初统招只有12个名额、杭州湾统招名额只有7个、惠立留给校外统招名额也只有13个……这些都导致了小升初家庭更偏向金山世外、青浦平和等在今年中学阶段有所扩招的学校
摇号”六年效果初显这届家长更有底气
这次数据调查中我们发现,摇号政策实施六年来,新一代家长的心态多少也发生改变。这些微妙的变化,也体现在了大家在二志愿的选择上。我们发现这次小升初想要摇号的家庭,有优质对口学区房的比例仅38.89%,大多家长接受了摇号失败,统筹或回普通公办的打算。在二志愿的填报上,不少家庭选择了轮空。还有家长在调查中坦言,如果摇号失败就回普通对口校,“看看能不能走名额到校”。对不少务实的家长来说,小升初的摇号只是学业的新起点,三年后孩子们还可以凭借名额到校和名额到区,让自己在中考时能被名校们真正看见。这里特别强调一下,答卷中大家提到的两所特殊公办,上中东主要面向浦东区,上实东滩面向部分区(浦东新区、杨浦区、宝山区、虹口区、静安区),可以让民办摇号失败的家庭,多一次机会。这次分享中,就有浦东家长打算摇号万一失败后,再次摇号上中东和上实东滩。
同样关注这两所学校的家长,可以注意下摇号的时间节点:5.15-16 报名,5.23 开启摇号
和小升初家庭一样,不少幼升小想一路体制内的家长们,也接受了摇号失败就回公办的选择。像对口明珠、汇师、高一、徐汇一中心、明强等热门公办校的家长们,也踊跃参与了摇号。往年名额紧张的公办校,今年都放松了入学门槛。这些家长们相信——即便摇号失败,孩子仍有很大概率可以回到对口的公办校。小升初的家长们抉择更果断。有家长在调查中分享,摇号失败就打算出国。而想要走体制外路线的幼升小家庭,有的为了稳妥起见,一志愿和二志愿都填报了往年不会触发摇号的双语学校,直言“我这搭配不会摇不中”;也有相当多瞄准星河湾的家庭,直接二志愿轮空,一门心思想着摇号后的插班考。一方面随着不少民办校落户郊区,一些择校家庭也不再受到区域地理位置的局限,会把选择目光投向上海的全市范围;另一方面,则是家长群体对摇号的期待变得更为淡然。这里有政策、人口的因素,也有不少家庭更看重孩子的成长,得以更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