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名单赛事 上海综评赛事区别和如何选择
2023.10.15 7877 0

之前有同学参加了教育部白名单竞赛项目,在能填写上海综评系统填报时,发现参加的白名单获奖的比赛不能够入到研究性学习报告板块中!让家长一度很疑惑。
今天冯老师就给大家讲讲白名单赛事和上海综评中的比赛、到底有什么关联?如何进行选择?
在讲解之前,家长们需要先清楚知道两个概念。什么是教育部白名单赛事?什么是上海综评赛事?
什么是教育部白名单赛事
白名单赛事
白名单赛事是教育部每年公布的面向6-18岁学生的竞赛活动。除了传统的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等奥林匹克竞赛外,新增了创客教育和环境保护类比赛等。其组织主体必须是由中央编办、民政部登记注册的正规机构,赛事更官方、性质更公益。
作为教育部认证的赛事,具有成熟的评价体系,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比赛含金量,比一般学生的素质评估结果更具说服力。
在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罗列了三个大类共44项竞赛:
- 自然学科类(23项)整体含金量较高,其中含金量最高的当属五大学科竞赛,但难度也很大,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性价比不高。
- 人文类以作文为主,目前相比自然学科类含金量较弱(文科奖项一直比较弱势),热爱文学与写作的学生可以在课余参与一下,通常不会占用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 艺体类竞赛需要的培养时间较长、费用较高,且在重视学科素养的升学途径中用处较小。
什么是上海综评赛
上海综评赛事指的是在上海综评系统填报时,研究性学习报告板块中,是否获奖时可以录入的获奖信息的比赛。可以录入信息的比赛,在综评系统填报时会出现在下拉菜单中。
随着上海高考“两依据,一参考”改革的逐步深化,“综评档案”在春考、强基、综评批次等多个招生批次都被作为重要参考材料,成为考试科目之外的第二竞争环节。
而上海中考在经历了新中考改革后,也加剧了这个非学科战场的竞争激烈程度。
根据2019年出台的《上海市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办法》以及2022年中考前各区各高中学校发布的招生简章,我们会发现,在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等过程中,将会把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考查结果相结合。
在《上海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市级及以上项目目录》中,共罗列了227项可参加活动。



与白名单类似,面向高中学段的市级科普类项目相比其他艺体类、健康教育、国防教育类活动更适合用来镀金“综评档案”。
两组名单,如何选择
首先,白名单和上海综评系统中确实有重叠的比赛,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该比赛作为教育部官方认证的科创类赛事,具有权威性,含金量高!
对于上海本地的高考生想考上海本地高校、或者是本地中考生想考一所好的沪上高中,上海综评赛事的优先级肯定还是更高的!比如上海市青创大赛、未来之星上图杯、上海市青少年模型锦标赛等等,都是在本地举办多年,颇具口碑和影响力的赛事。
而在具体赛事选择上,建议还是以学生个人兴趣为主,综合考虑赛事的知名度、获奖难度,选择一两个参与。最后,无论中考、高考,成绩才是录取的首要标准,只有成绩达标,才有机会去参加各种面试。科创、人文、艺体奖项只是锦上添花的加分项。
如果课内基础不扎实、分数不稳定,那还是要以夯实基础、尽力提分为重点分配时间精力!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