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升初 正文

上海小升初只能上对口中学吗

上海择校升学转学

上海小升初不是只能上对口中学

上海公办小升初有三种方式:户籍对口、学籍对口、电脑派位。


所谓“学籍对口”,就是指小学对口升入初中,是其中的一种


上海有16个行政区,每个区的教育资源、教育格局、升学政策都不一样,所以选在哪个区上学很关键。


以前选学校的逻辑是:读一所好的小学,考上好的民办初中。所以当时有这样一句话:初中没有学区房。


但这个逻辑从2018年开始,被陆续实施的教育新政打破了。


选区变得非常非常重要,在哪个区读小学,基本上就决定了在哪个区读初中,在哪个区中考,读哪个区的高中。


01


上海选取定终身


为什么说选区定终身?我们来看这张图。


先来说说学籍对口。


上海公办小升初有三种方式:户籍对口、学籍对口、电脑派位。


所谓“学籍对口”,就是指小学对口升入初中。


小升初阶段,公办初中是根据孩子小学的学籍,也就是在哪上小学,来决定孩子的对口初中。


目前中心城区基本上都是学籍对口,也就是说,读哪所小学,决定了你能读哪所初中。


实行学籍对口的行政区:黄浦、杨浦、虹口、普陀、静安、徐汇(户籍+学籍对口+电脑派位)。


而户籍对口则不一样,小升初阶段,公办初中看的是户籍所在地,按照孩子户口和对口房产在哪里来决定孩子上什么初中。


即使你小学在别的区上,只要户籍在某所初中对口小区,就可以上这所公办初中。


浦东、闵行、宝山、嘉定、青浦、松江、金山、奉贤,目前都是户籍对口政策。


所以,如果走公办路线,那么一开始的选区,就基本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教育路径。


02


公民同招


再来看看第二点:公民同招,导致跨区择民办被削弱。


大家都知道,在上海民办学校的教学实力,整体比公办要强。


以前的民办可以筛选生源,尤其是在小升初阶段,民办学校可以通过SMK或者XW班等方式,筛选出成绩好的学生重点掐尖拔优,所以更容易形成超级初中。


在公民同招之前,家长们一般都是这样操作的。


因为原来是民办先招生,可以先去博一把考试,如果没考上,还可以等到公办招生的时候再去报名公办,对口该排在哪还是排在哪,没问题。


小升初公民同招政策出台后,这种局面发生了逆转,民办学校的报名人数逐渐下降。


因为公民同招只能二选一,如果民办没进去,公办回来就是同类排序靠后。


比如说你是人户一致,你就会排在人户分离和居住证之前。


但是大家想想,对于热门学校来讲,基本不会出现人户一致招不满的情况,统筹的风险很大。


所以这也导致了,现在跨区择民办的意愿降低,很多家长们不敢赌概率,也不敢赌未中签再回来的机会成本。


公民同招以前,我在哪个区都无所谓,因为肯定会先去博一把民办,单车变摩托。


现在恐怕摩托博不到,回来自行车都被人骑走了。


03


民办摇号


民办摇号在公民同招上面又加了码,而且形成了一个对冲。


什么意思?


比如说,原来没有实行民办摇号,都是考试进民办,肯定要衡量一下孩子水平,牛娃就试一下,普娃干脆就直接不去。


现在实行了民办摇号,局面开始变了。


牛娃家庭们会觉得,本来考试能考进去,现在变成了“摇摇乐”(摇号),摇不进去还耽误我进好公办。所以有一部分牛娃干脆就不试了。


而普娃家庭恰恰相反,本来考试考不进去,现在摇号还能拼一把。


所以这会有个对冲,导致人数上变化没那么大,但是生源上肯定会发生变化。


这也是教育部门为了均衡生源,不让民办掐尖,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要收。


这和公民同招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跨区择民办的意愿降低了,选区定公办的重要性就会相应提升。



04


中考改革


最后一点,新中考改革,让跨区中考变得不合算。


今年开始实行新的中考招生方式,委属市重点高中的65%,区属市重点高中的60%,都是分配到区和分配到校,更加夯实了选区定终身这个逻辑。


哪个区的优质市重点高中越多,哪个区的考生选择越多。


哪个区的四校分校或市重点分校越多,哪个区的考生越幸福。


所以一开始的选区,就会显得非常非常重要。


这也对家长有个要求,对于选学校的逻辑一定要与时俱进,并且要顺势而为。


搞清楚不同区的教育格局,弄明白学校的招生政策和入学排序,为孩子规划好升学路径。


上海择校升学转学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2025年上海热门民办双语学校盘点

2024年上海民办学校摇号热度依旧火爆,徐汇区、长宁区、虹口区、静安区的民办小学全部摇号录取,且无调剂志愿名额;徐汇区、青浦区、长宁区、虹口区的民办初中全部摇号录取,也无调剂志愿名额。2025年择校要...

小升初 2025.04.11 0 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