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升初之择校思路分析,好学校到底好在哪里
2025.03.30 3258 0

这几周群开了不少,我也比较关注大家的对话。尤其会挑选一出一些大家有共鸣的话题来聊。
升学季中,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择校。择校的原则大家都普遍存在歧义。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过:如今的中考政策之下,择的是对手,而不是教育质量。对此,有相当一大部分家长不是很理解。
因为新中考政策中,大约有48%的名额是同校竞争(名额分配到校),然后大约有38%左右的名额是同区竞争(名额分配到区和平行志愿)。即便是还剩下14%自招(四校占其总数的35%,其他区属市重为10%), 如果高中投放名额是到合作学校的话(本质上还是同校竞争)
注意:大家看到的中考细则中官方比例是市重点高中,而我今天举的数据是所有学校,包括区重和普高。之前,很多家长追求名校和好的教育资源,无非是为了2个目标:
1、通过自招上岸。
2、通过好的教育资源鸡一下,通过成绩好的同学一起影响下孩子,然后一起去中考中抢差一点学校的机会。
如今这两个都出现了变化。
1、现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其实也是自招的潜规则。
学校和学校的合作关系已经呈现一个固化的趋势。每年的名额其实都是固定投放的。这个外面很少有人知道这事。如果你在学霸扎堆的学校,假定高中只投放10个名额给你们初中,那么你就要考虑进入这个学校后是否能在四年后脱颖而出,排到至少前十。
为什么说至少前十?
因为根据咱们对自招多年观察的经验,假定学校有10个自招。并不是学校前十就能拿到10个自招的,这个情况相信很多过来人的家长都有共鸣。
2. 2024年摇一代的中考,其实已经表明了一个现实真相:
每个学校都有学霸,甚至名不见经传的菜中不乏有能考到720分的学霸。
也许有人说摇一代仅是摇一代,后面初中又开始乱来了。的确是如此,但是摇二代和摇一代差不多,只有到了摇三代才开始越来越多人的动歪脑筋,那么等到摇三代再说,不行吗
所以,至少摇二代的中考,依旧会延续摇一代的情况。
其实对于这种乱来,大家也不要太过于在意。从小升初一线理科班SMK的情况来看,考的是奥数,考的是初联,又不是中考的内容。
举个例子:再看看2024年SBL们所表现出来的中考成绩,咱们觉得也没啥好害怕的。JA区2024年的一二模和中考最强的前十,大比例可是都出自FHC。JJY也拼不过他们!
这可能有学霸自招上岸不认真对待的做法,但是我觉得更多的可能还是竞赛和自招的准备过于分心导致!毕竟人家也有上岸后,中考成绩依旧出色的存在。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还是看中考。而公办和民办的中考差距其实比之前平衡了很多。生源的平均化,也自然导致了你可能去的班有学霸,也有学渣,有下课还在努力做做作业的同学,也可能有上课都在睡觉,下课精神抖擞玩耍的同学。
同时,假定你去了教育质量极好的学校。如这学校有1-2个班是掐尖进来的同学,至少我觉得要在同校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而家长的带飞意愿,可能要看班主任安排位置了。这下大家知道怎么弄了吗? 有时候烧香有用的。
以上是都明面上的情况,但是民办学校会有自救,比如劝退,借读转正等等。而公办初中一样也会有措施,劝转体制外,劝提前走中本等等。目标只有一个,提高中考的竞争力,提高整体的成绩,减少考不上高中的比例。让学校不要有恶名!
那么什么才是大家需要择的好学校?有哪些情况呢?冯老师给大家分析了如下三种情况:
1、假如这个学校有掐尖,那么你也是被掐尖进去的,你就要琢磨下学校对你的态度,比如分班承诺,能否分在最好的那个班?
一般情况下,能给你最好的班的承诺,说明你在他们掐尖过程中属于被看重的人,也可以推测出大致的排名。(女生不一定,女生是为了平衡班级性别)
这种情况下,可以去!这里补充下牛牛安排的肯定进不去这种班,因为他们包进不包班。但是大TZ可以,不花钱的那种。
这种大TZ以后都有自己的出路,不会和大家竞争,如果都是掐尖进去的草根,才是你们最强劲的对手。
2、假如这个学校有掐尖,而你分不进最好的班,又或者你是对口入学的,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看,拿到学校优质升学资源(自招推荐,飞行考和推优)的概率就不那么大了。
进去后你也会在某些地方发现,自己可能进不去学校的“重视圈”。那么这个学校对于你而言,不是资源,而是坑。你就在四年后可能不得不去区里抢余下的38%的名额,不仅没有了保底,也减少了考上名校的概率。
比如大家关心的SBC,以及某校的第二第三理科班等。
3、如果一个学校没有掐尖,那么你也无法提前预判你在这个学校的定位。那么也简单,你可以分析下这个学校的构成,对口的小学,摇号大致的人群。根据我们的经验看,摇号生的水平往往会比对口强小差很多。而如果你同样在对口学校,或者直升人群中排名进入前列,那么进入初中,你依旧前途可期。
这里不得不说下,有掐尖的二三线理科班的情况。
如你目标不是四校自招,目标只是中考,可以考虑。就怕未来心思活络,后悔了!
这些学校看上去也是掐尖的,但是可能连飞行考的资格够没。不但没,同校竞争压力还挺大。看看2024年名额分配到校的分数线就知道了。
以上三个情况,大家可以对号入座。有人说,我拿不到同校竞争的自招,飞行考,甚至名额到校的保底,我是否可以去抢区里的名额?
当然可以,如今到区名额在到校之前,你到校都无法保底,那只有平行志愿了。平行志愿只有市重点总数15%的名额,太少了!而到区的人数,大多是外区的,其实也远远没有大家想的多。
但是也有前提,那就是你的学校必须是在本区一家独大,又或者是排名前二甲的。否则,你出去也是毫无竞争力的。再说SBL,当他们自招走不掉的时候,余下的那些学生,有几个人干得过FHC,JJY和SX的?我估计连干SHW都够呛。
择校,其实是一种技术活,需要对未来自家孩子的成绩作出预判,也需要对目标学校的情况做出真实的了解。
祝2025年小升初的孩子们都能为四年后大家的目标高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