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2022上海中招政策,“普校普娃”初三妈一夜未眠,纠结!焦虑!权衡......
2022.02.25 1753 0

前言:
赶在年底前,上海教委发布了新中考政策,开好家长会后,突然觉得这届娃和家长们都太不容易了。
这届初三是真正的“小白鼠”,太多的纠结,太多的不确定,家长们在无时无刻不在权衡和斟酌:
牛蛙的家长们在考虑:
从利益出发,该怎么选市重区重?
从风险出发,该不该博四校八大?
从能力出发,能否提分自招综评?
普娃的家长们在考虑:
从利益出发,中本、中高职还是普高?
从风险出发,高中要不要博?
从能力出发,如果中专职校有没有出路?
我只想说不管是牛娃还是普娃的家长真的太难了!
今年的政策细则出台后,做为一个初三家长看的不下十遍了,在这里想粗浅分析了一下我对这个政策的理解。
01
新中考政策四大趋势
趋势一:
民办牛校很多学生将进不了四校
按照新中考政策,优质民办初中里中等或者中等靠后的同学可能中考去到原先比自己定位靠后一档或两档的高中。
以徐汇为例:四校名额减少一半
去年华育、世外、西南模范、西南位育这4所初中加起来4校自招至少能走掉200人(大头应该是HY),去年四校自招总计招933人,如果按去年录取人数比例折算是93人(200*461/933=93人;) 中考改革后四校用在自招的人数:1536*30%=461人,这个是徐汇总的自招名额数(1536人为四校预估全市总招生人数);
名额分配到区(类似于零志愿)名额同样减少
去年四校在徐汇零志愿78人,今年名额分配到区50人,名额又少了28人;这就意味着徐汇这几所优秀学校里近一半原来定位可以走四校的学生毫无疑问的落档到了八大或者市重点高中了。
22届、23届这两届的民办学生是不享受名额分配到校的,所以如果自招和名额分配到区都没有录取的话,孩子只能直接落到了1-15志愿里。
趋势二:
各个区市重点的分数线会被拉高
对于公办初中的家长也会焦虑,自己的孩子就算学校里成绩不错,但是跟优质民办里的孩子比还是会有些差距,怎么和原来可以走自招的牛娃们比。
对于民办初中家长会非常纠结,因为民办初中不享受区内市重点的到校名额,如果自招和名额到区都没走掉,只能走1-15志愿了;因为志愿信息的不对称,因为博弈,最后造成名额分配分数线大幅度波动,因为招生名额少了,供小于求造成高分拥挤,八大和市区重点学校的分数线在徐汇大概率走高。
趋势三:
四校垄断顶牛学生的情况会缓解
在改革后,委属和区属市实验性高中的自招比例大幅下降,说白了就是头部的学生不得不分流到各个市重点甚至市区重点学校了。
还是以徐汇为例。也就是说按以前的实力定位,原先定位四校的同学那剩下的一半走不了四校,只能去四校分校或者七宝、南模档的学校了;因为他们向下占了这些名额,导致原先实力定位属于四校分校或者七宝南模的同学,也只能往下选择;非四校定位的同学也面临同样跟上面所说的名额不够的问题,市重点把大部分招生名额放在了本区名额分配到校,原先自招的名额被缩减,导致部分人被动向下选择。
趋势四:
区重点高中将迎来一批优质生源
普校里的牛蛙更多机会进市重点
由于区重点的分数线也水涨船高,他们也将迎来有史以来最优生源,最大程度的平均了生源。打破了之前的牛校垄断所有高分学员。
名额分配会让更多普通学校里的成绩靠前的学生有机会冲击四校或者八大,更多的机会去市重点高高中。
中考后填志愿,虽然还是出分前盲填,但至少家长心里是有底再填,种种措施也能更好地均衡学生分配。
给教委的方案点个大大的赞。
02
这届初三娃将要何去何从?
01 牛校牛娃 成绩是硬道理,保持状态,积极备战。这群孩子的家长应该是最紧张的,怕考试时孩子发挥不好,怕被中等的孩子迎头赶上。 家长需要的就是加油鼓劲了! 02 牛校普娃 面对现实,积极应对。应该说,这群娃家长是最纠结最痛苦的。原本觉得进了不错学校等于半只脚踏进了四校八大,但是由于政策导向,很有可能进不了TA心仪的好学校,去一般的市重点又万般不甘心。 但是面对现实,积极面对是唯一的方法。如果有条件给孩子找更好的学习资源给TA锦上添花那就更好了。 剩下能做的就只能顺其自然了。 03 普校牛娃 相信孩子,支持孩子。这群娃的家长兴奋之余,应该压力也不小,一方面,对孩子多了很多期待,如果年级成绩靠前完全有可能冲击自招和名额分配到区到校,多了更多好高中的机会,另一方面,难免会给孩子更多的压力,总希望TA努力点,再努力点! 既要重视中考成绩,还是要以平常心对待中考成绩,普校里的牛娃通常还是有自我管理能力的,相信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 04 普校普娃 多鼓励,多激励。这群家长应该是最焦虑的家长,因为孩子时常是状态不稳定,成绩忽上忽下,有时会突飞猛进,也时会“一落千丈”。 家长能为孩子做的就只是不要对孩子放弃,初三这个阶段,只要孩子肯学,进步一定会更快,一定多鼓励多激励,给TA信心。然后就“静待花开”吧! 一切等考后再说。 而我,做为一个普校普娃家长,相信家长的焦虑都是一样的:成绩不好就考不到好高中,没有好高中就有可能进不了大学,结果就是找不到好工作,这样的焦虑周而复始的围绕在家长心中。 我也是一个从六年级就开始“静待花开”的家长,特别是青春期的男娃家长,我只想说“伴孩如伴虎”! 从六年级开始积极应对孩子的厌学和暴脾气等各种问题,总觉得一切都会过去;到初一时,对孩子的失望与无奈;到初二时,对孩子的黔驴技穷的绝望与忍耐,到初三孩子学业重压力大,目前的状态就是说多了,他崩溃,我不说,我崩溃的绝境。 现在初三的他,作业一天比一天多,测试也逐渐增加,睡得一天比一天晚,家长何尝不是睡得比他晚,起的比他早呢!中考前的每个夜晚都是没有繁星的夜晚。 做为家长,除了摆正心态还是摆正心态,做最坏的打算的同时还心存侥幸:万一他明天开窍了呢!万一他哪天醒悟了呢?还有时间…… 写在最后 新中考政策细则落地 通过1-15志愿向下分流 名额分配到校向上输送 逐步打破生源固化 最终实现生源均衡 家长的心态也会逐渐趋于平和 初三的娃要坚持! 初三的家长要挺住! Keep Calm! Carry On!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