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升初无法摆脱“盲选” 择校会遇到的问题 附24年升学时间轴
2023.12.29 1113 0

01、公办民办到底该如何抉择?
那到底怎么选呢?
公办>>
1、户籍/学籍对口、电脑派位,低风险。
只要满足对口条件,就能顺利就读,但有入学排序。
注意:热门学校会发布学位超额预警,对入户年限有要求。
2、新中考后,有了“名额到校”的优势
这应该是最吸引大家的一点了,新中考后,不择生源的初中均有机会分到重点高中录取名额,缩小到校内竞争,进好高中不再遥不可及。
3、就近上学,成本低
相比民办的学费,公办学校还是比较亲民的,距离也近,能保证充足的休息。
民办>>
1、教学质量好
民办摇号前,上海民办学校的质量一直强于公办,升学出路也很好,这是民办最大优势。
2、“政府购买”学位的出现
政府购买学位后,使得民办学校学费下降,性价比变高,也会成为家长考虑的一个点。
不管是民办摇号,还是政府购买学位,还有新中考名额分配的实施...政策导向上,教育都更加趋于公平,公民办差距也会逐渐减小,这点也应该成为小升初择校的重要参考。
02、小升初的升学路径
①绝大多数公办学校:入学方式主要包括学籍对口、户籍对口和电脑派位3种,每个区政策不同
②三公:包括上实、上外附中、浦外3所上海顶尖的公办学校,入学方式:网筛+面谈,基本拼实力
③几所特殊的公办学校:比如上中东、上实东滩、上汇实验等,这几所学校的入学方式是地段对口+摇号相结合
民办>>
①一贯制学校:虽然可以直升,但当报名人数大于招生计划时,也是需要摇号的
②其他民办学校:摇号择校,拼运气
03、“三公”性价比如何?值得冲吗?
先来了解一下三公有哪些优势:
整体看下来,“三公”学校就是小升初阶段额外多出来的一次择校机会,公开透明招生录取,性价比很高!在孩子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试试呢?
前段时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涉及到上外的保送政策的调整;而在今年上海春考名单里面同样也出现了上外,这些家长需要了解一下。
每年的三公选拔基本都在3~4月,那在此之前还有其他渠道吗?有!目前小升初阶段还是有很多“隐藏”机会的,比如smk、投QS...等,家长一定要时刻注意圈内消息。

04、要不要走国际路线?
05、2024年升学时间轴
最后,不管大家选择哪条路,2024小升初的时间节点一定要记清楚,一些资料要提前准备起来。比如:非沪籍的居住证尽量在本月办理好。
• 3月中~3月底,市教委、各区教育局公布招生细则,包括:对口地段划分、各招生计划、统筹条件、报名时间、验证材料等
• 各校公布具体的招生简章,校园开放日等
• 进入升学关键时期,要做的事情很多,包括:入学信息核对、更正,民办一贯制直升意愿征求,办理申请回户籍(居住)地就读手续的截止日期为4月24日
• 还有备受关注的“三公”学校也会公布招生简章,并在半个月内完成“报名—网筛—机考—录取”全部招生流程
各种升学结果陆续出炉,包括:
• 一贯制民办录取结果、公办初中分配、民办初中网上报名&摇号、民办学校调剂志愿录取
• 入学通知发放(8月15日前)
小升初作为孩子升学路上的重要转折点,还是建议大家把小升初的重点放在择区和择校之上,把4年后的中考作为衡量标准,更长远地考虑。
因为正式的新中考马上就来了(去年不算),很多操作细节现在还不明确。比如在中考和综合评定的录取上,综评面试打分等等。
所以2024年小升初的家长们还是会面临“盲选”,但请不要人云亦云地去看某个学校的好坏。政策和形势一直在变,用老数据看升学,无疑是“自杀式升学”。更多升学咨询请联系冯老师。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