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26自招形势才悟了,原来上岸得从预初就开始布局...
2025.10.10 12 0

不少家长等娃到初三才慌着准备自招,可看完 2025年自招数据和四校联考新变化才懂:自招根本不是 “初三突击战”,而是 “从预初开始的持久战”!
预初是娃适应初中节奏、打基础、拓能力的关键期,这时候做好布局,后续冲自招才能更稳。
01
先给大家捋2025年自招数据和新变化:名额多了,但录取更难了! 今年全市96所高中(含体育、艺术骨干)自招计划共5183人,最终预录4960人,正式录取4644人。 有意思的是,预录和实际录取之间差了309人,总完成率只有89.8%。 虽然名额看起来多了,但实际录取率反而比去年还低了0.82%。
今年最大的变化,是四校(上中、华二、复附、交附)首次实行联合笔试。 同一张卷、统一阅卷、同一基准,监考甚至按高考规格来——安检、专用纸张、跨校调配监考老师,非常严格。 笔面试分数构成是:笔试70% + 面试30%。 这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竞赛证书的作用被弱化,更看重一模/二模成绩和综合素养。 同时,考生在同一时段只能报一所,不能再像往年那样多校“海投”,所以定位必须更精准。 数学(100分)+ 英语(75分)+ 语文(75分)+ 物理化学(50分),总分300分。 内容超纲,达到初中二轮竞赛难度,尤其适合物理竞赛生。 如果明年更多市重点加入联考,对我们大多数同学来说其实是好事。更透明,也更公平。02
四校首次联考,释放什么信号?
自招笔试都考什么?
2026届考生预计突破14万…现在准备,还来得及吗? 着实是赶上了末班车。 四校八大的“抢人”战早已悄悄前移到八年级甚至更早。计划未来升学走自招的学生,预初就可以规划起来了: 课内:预初数学重点是有理数、代数式、方程,务必保证作业全对、测验满分。 拓展:不用急着刷初中竞赛题,每周花 1 小时做 2 件事: ① 练 “逻辑思维”:可以做《数学思维训练》里的基础题,选适合预初的版本,重点练 “一题多解”; ② 接触 “竞赛”:可以了解 AMC8 的题型,做 1-2 道基础题,培养 “竞赛题感”,不追求正确率,先熟悉题型。 词汇:每天背 5 个初中核心词,可以用课本附录或《中考英语考纲词汇》),结合句子背,每个周末都要复习; 阅读:每周读 1 篇简单英语绘本或短文,读完后用 3 句话总结 “讲了什么”,练 “快速抓重点” 的能力; 语感:每天听 10 分钟英语听力,不用做题,就练 “听懂大意”,培养耳朵对英语的敏感度。 课内文言文:不仅要背熟课文和注释,还要搞懂 “虚词用法”、“实词活用”,每学一篇就整理笔记,定期复习; 现代文阅读:做课内阅读题时,别只写答案,要想 “这道题考的是概括还是理解?”“答案是从文中哪句话找的?” 培养 “答题逻辑”,避免初中后 “会读不会答”; 积累:准备 “素材本”,每周抄 1 句名言、1 个名人故事,为后续自招作文和面试积累素材。03
1. 数学:课内满分是底线,每周留 1 小时 “轻拓展”
2. 英语:每天 20 分钟 “积累”,比刷卷子更有用
3. 语文:重点抓 “文言文 + 阅读”,积累从预初开始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